查看原文
其他

据说,给年轻人一台手机和APP,就能批阅全世界!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导读
近期,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有关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借助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平台,陆续推出青年行为研究系列微报告,本篇为第4期。


短视频平台,在拓展年轻人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逐渐接近现实。足不出户,即可知尽天下事。知识类短视频的优势是什么?年轻人都在看什么、追什么?其核心特点及价值何在?今天,一起带你了解。


我想当科学家!

小时候

这是不少童鞋们写作文时

未来的标配职业



曾经的“小科学家”

还记得三角函数公式吗

电解水实验的步骤是什么

说一说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吧

……



不过

刷上短视频才发现

那些平时想象中

高高在上、一脸严肃、不食人间烟火的

科学家们


一个个竟然都是

能说会道、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

知识能手



他们是这样的


现行世界地图有太多假象

万万没想到

格陵兰其实没有那么大

……


这样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电磁学告诉你
不靠谱!


还是这样的


不要因为学习
耽误了放屁

以及这样的
用水果演示外科手术过程
“鸡蛋壳儿”的趣味化学实验
轮船制造及下海的全过程
……

长大后的我们看到这些
依然觉得
科学是一件倍儿好玩的事


两大优势


今年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科学报社与字节跳动联合发布了《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共同探讨短视频对助推知识普惠的价值与作用。

具有知识传播功能的媒介那么多,为什么短视频在年轻人中这么火热?短视频传播知识主要具有以下两大优势:


一方面,短视频让更多人参与到知识的生产中,知识的边界得以拓展。普通年轻人也能参与到知识传播中来,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丰富知识传播的内容。


另一方面,短视频形式打破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壁垒,同时以社交为纽带进行共享,让知识可以触达更多的青年。


短视频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降低了知识接受的门槛,拉近了知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普通青年能够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专业知识。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仅抖音平台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累计发布超过300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其中:

科普类知识短视频,播放和点赞量最高;


科普和考古类知识作者,人均粉丝数最高;


母婴育儿类知识,分享最多;


生活和才艺类知识,数量最多。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推动知识的生产环节从精英拓展至大众,在让知识更具人格化、场景化的同时,也让知识的普惠、提升、共创成为可能。



核心及特点


报告指出,短视频知识传播的核心在于,让更多的知识被传播,同时让知识触达更多年轻人,实现知识的普及。

这基于短视频知识传播的四个特点:

 
知识传播的即时化


知识传播的即时化,让我们看到以短视频呈现的知识更加凝练、“轻量”和触手可及。


一方面,有限的时长和丰富的表现力,使短视频非常适合用于展现知识最精华的部分,起到点亮兴趣、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作用,像是一本书的索引和目录;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时间较为碎片化,短视频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年轻人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获取新知。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实证研究发现,视频长度对参与度的影响很大。

在长度为0-3分钟、3-6分钟、6-9分钟、9-12分钟、12-40分钟的五种视频中,时长最短的视频(0-3分钟)参与度最高,75%的学生都看到了视频的四分之三处。


知识呈现的人格化


知识呈现的人格化,增加信息流的区分度和记忆点,营造亲密感,引发用户的持续关注。


一方面,知识的呈现变得更加具象。因文字的抽象性而“去人化”的知识,得以回到“人”本身。以人为载体的口语传播,也重新回归到知识传播的场景中。另一方面,借由短视频媒介,不同背景的个体都可以参与到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中,知识的内涵和种类得到极大地丰富和拓展。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让知识变得更清晰直观,给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提供了便利。


短视频具有直观和具象的特点,天然地适合呈现程序性(或技能类)知识,给了隐性知识一种显性化的表达出口。过去,个体的经验、技能和生活智慧等隐性知识,往往很难通过文字表达。如今,通过直接的视频拍摄,隐性的知识得以显性化。


案例:“消防自救”变身“趣味贴纸”

2018年11月9日,抖音与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合作开展“119 全国消防日”宣传活动,并上线抖音话题“消防攻略了解一下”。这次消防知识科普的一个创新方式是,将消防自救动作做成了趣味的贴纸,把自救姿势的了解和练习融入进跟拍视频之中。

  
复杂知识的通俗化


复杂知识的通俗化,能够将知识“转译”为大众语言,让知识变得更易理解。


一个好的知识传播者,有能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难解的知识“方言”转译为易懂的“普通话”,降低复杂知识的理解门槛,让年轻人也能够亲近原本“高冷”的知识。而短视频就是知识通俗化优秀的载体。


案例:“冷”汉字的“热”传播


陈柯宇的原创歌曲《生僻字》,用押韵的排词、古风的曲调,将70多个生僻字谱写成一首歌。这首歌曲突然大热,并引发话题挑战“你会唱几个生僻字”,引起“汉字热”。网友纷纷参与“唱字”挑战,其中不乏外国友人,另有网友配上释义版本。

有“声”有色的方式,让识字变得生动更有趣,也让原本冷僻的汉字重新焕发活力。


价值何在?


短视频可以激发年轻人探索知识的兴趣,实现知识的惠及。短视频知识传播的功能价值,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点亮兴趣


短视频擅长以立体生动、寓教于乐的形式,以深入浅出的讲述、直观呈现的画面,点亮人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个人的学习生活中,短视频像是一个线索,以它为“生发点”,去触达更多的知识内容,这是短视频尤为显著的优势。


 扩展边界


因其天然的流量优势,短视频平台“连接”着不同背景的人和不同类型的知识。这些新鲜的知识,拓宽个体的认知边界,将人从既定的知识范围和日常轨迹中“解放”。

由于智能推荐,“关注”不是唯一影响推荐的因素,这不仅让一些知识打破了原本的传播壁垒,也让用户可以在基于兴趣的关注之外,看到其他领域的内容。


焕新观念


短视频在意识和观念的“焕新”上有比较好的效果,打破刻板印象或刻板认知。每条视频呈现一个明确的知识点,剥离多余信息的干扰,可以加深观众对关键信息点的印象;而生动易懂的、人格化的讲述,让复杂的知识点能够以更亲民的方式被理解和接受。


激发参与


一方面,短视频具象的呈现方式让动手跟做变得更加简单,尤其是技能类短视频。

另一方面,“跟拍”文化和及时反馈的机制,能够激发学习者参与和分享的热情。正是在个体的参与( 跟做、上传、转发、评论、修改)中,知识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再创造过程,拥有了不断更新的活力。



科普短视频
让儿时的“科学家梦想”
触手可及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ID:TuanLaw)原创,报告由抖音青少年网络健康成长研究中心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


年轻人最喜欢吃啥菜?美团外卖“鄙视链”报告来了~


这些疑似“假职业”,竟然都是真的!网友:这个专业我想读到博士……


“抖”起来!短视频里的国粹范儿,你刷到过没?



校审 | 滕素芬

编辑 | 白玲(北京大学)

编辑 | 杨建秋(中国人民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